2.1 施工部署
1、施工计划安排
根据钢结构工程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为加快施工进度钢结构工程,主体结构四层施工完成时,开始填充墙施工,填充墙三层施工完成时,开始内粉施工。
2、施工流水段划分
主体结构施工每层按模板、钢筋、混凝土三个施工工序流水施工,再科学细分,做到精心组织,科学管理。
3、施工顺序及施工流向安排
(1)施工过程基本划分
1)基础施工阶段
包括基底土方清理、垫层施工、基础施工、柱施工、填充墙施工、自然地面以下回填土施工。
2)主体施工阶段
包括主体结构柱钢筋施工,柱模板施工,梁、板钢筋施工,梁、板模板,混凝土施工,安装配合施工。
3)装饰、门窗、楼地面施工阶段
包括内、外装饰、楼地面、门窗制作安装等施工。
4)屋面防水施工阶段
包括屋面找平层、保温层、屋面防水施工。
5)安装施工阶段
包括电气、管道的安装施工。
施工原则: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设备安装的原则。
(2)钢结构工程主导施工顺序
1)主体阶段施工顺序:
引测控制轴线→弹位置线→水平标高的引测→柱钢筋绑扎→水电埋暗管→保护层钢筋限位→验收→柱模板施工→梁底模板安装→梁钢筋绑扎→梁侧模板的安装→板模板安装→板钢筋绑扎→水电预埋预留→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
2)外墙装饰待主体结顶后自上而下施工。
3)室内钢结构施工顺序:
砌体钢结构工程施工→过梁施工→墙体粗装饰施工→顶棚粗装饰施工→楼地面施工→门窗安装→墙面、顶棚面层施工。
各施工段按施工顺序组织流水施工,保持各施工段项目部统一调配资源,保证钢结构工程均衡、有序的进行,每个施工段中各楼层各主要工序按照等节拍,等流水步距的原则安排作业计划,平衡资源计划,同时要求安装施工穿插进行。
总之,根据本钢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在具体施工时再细化小流水施工段,切实做到合理安排,达到业主满意。
(3)交叉作业安排
本钢结构工程在主体施工时按照施工流水段划分,在具体施工时在大流水施工段上细化小流水施工段,既实行水平施工又实行交叉作业。砌体、装饰、楼地面、屋面等在混凝土结构大部完成之后,及时插入进行。
安装预埋、设备随钢结构工程进展同步进行。
(4)土建和安装钢结构工程配合措施
加强各专业施工协调,统一多专业的施工生产,协调各单位关系,控制施工生产。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生产,各专业及时联系,避免各自为战,互相推委,影响施工进度。
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安排时施工生产要与水电、消防等安装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单位密切联系,作好各种预埋预留工作,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费。
柱子钢筋绑扎过程中,在支模板前给安装预埋时间,待安装预埋完成后,再开始支柱子模板,楼板内的预埋管在楼板底层钢筋绑扎完成后进行,预埋管安装完成后,绑扎板内上层钢筋。
在土建作地面之前,卫生器具、地漏等应安装完毕。暗设的电器设备及配管安装均应与土建部分的主体与砌筑钢结构工程施工配合,严禁随意凿墙面等。
安装施工中注意对墙面的保护,避免损坏和污染。不得随意在墙体上打洞,若必须打洞,应征得管理人员的同意,确定位置及孔洞的大小。
各分部分项钢结构工程安装的配合,要本着小管让大管,给水管让排水管,生活用水让消防用水,电管让水管,弱电管让强电管等的原则,做到合理布局,统筹安排。
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配合协调工作会,专职协调员每天要检查配合情况,并对各施工工长做出安排。
2.2 施工准备及施工计划
1、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1)主体施工开始前,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如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机械、临时设施等均应提前完成。
(2)施工准备工作计划表
工作项目 工作期限(天) 说明
施工用水 2 本表中期限均按照进场之日起开始
计算
施工用电 2
施工道路 5
临时设施 7
机械设备 7
技术准备 3
配合比、材料实验 10
2、施工现场勘察
通过施工现场勘察,熟悉施工场地的具体情况,了解周边的环境状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河流、气象、运输道路、邻近建筑物、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坑基、防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障碍物和堆积物状况,供水、供电、通讯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为施工准备和施工场地的规划布置提供可靠完备的资料和依据。
3、施工用水准备
根据业主在施工提供的水源,暗埋供水管道,提供生产、生活及消防用水。
现场生产、生活及雨水排放沟道,与市区排水管系统连接,以免现场积水及有利雨天排水,做到文明施工。
4、施工用电准备
(1)用电量计算
施工用电量根据设备需求计划进行计算,同时考虑到部分设备的穿插使用。
电动机用电量∑P1=266KW
电焊机用电量∑P2=247KVA
室内照明电容量取∑P3=20KW
室外照明电容量取∑P4=20KW
总用电量:
P=1.05×(K1∑P1/cos∮+K2∑P2+K3∑P3+K4∑P4)
=1.05×(0.6×266/0.70+0.5×247+0.8×20+1.0×20)
=398KVA
根据计算,业主需在施工现场提供400KVA的用电量,方可满足施工用电量的需求。
(2)施工用电线路选择
根据业主在施工现场提供的施工电源,向场区敷设电缆线,在钢筋加工车间、模板加工车间、塔吊及施工现场等处共设置六个配电柜,同时满足施工照明、办公的需要。电源至分配电柜之间采用3×35+2×25铜芯电缆,埋地敷设,施工现场所有用电线路均采用三相五线制。
5、施工道路、临时设施布置
本钢结构工程施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施工现场水、电到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
施工现场布置环行临时道路,道路宽4m,采用混凝土路面。施工现场设置办公、工具房、木工作业房、钢筋作业房等临时设施。在适当位置进行场区绿化。
6、技术准备
(1)开工前认真组织技术、施工等有关人员熟悉图纸,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
(2)核对平面尺寸和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掌握设计内容及各项技术要求,了解钢结构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钢结构工程和质量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会审图纸,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周围地下设施管线的关系,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冲突,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3)学习施工组织设计,明确各专业工序间的配合关系和施工各方面的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4)编制分项钢结构工程作业指导书,编制专项施工措施。
(5)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坐标和水准点,在钢结构工程区域建立半永久测量控制网,包括控制基线、轴线和水平基准点。控制网要避开建筑物、构筑物、机械操作及运输线路,并有保护标志。场地整平设控制桩,并测出各标桩处的自然地面标高,作为计算填土方量和施工控制的依据。
(6)对建筑物的定位轴线进行校核。
7、施工机械设备、机具准备
现场主要机械设备有塔吊、钢筋加工设备、模板加工设备等。
(1)大型施工设备基础施工
大型施工设备基础主要是塔吊的基础,需要单独编制塔吊基础及安装、拆除和使用方案。
(2)设备安装就位、调试、验收
塔吊由公司负责安装,安装调试完毕经公司和上级主管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加工设备、模板加工设备等由项目部自行组织安装就位,公司设备管理部门验收后方可使用。
8、物资材料准备
根据施工进度计划,由项目部编制月、旬材料进场计划,物资设备部安排材料陆续进场。同时各类材料进场时间应有一定余地,避免一旦原材料检验不合格而影响施工。
2.3 分部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办法
1、施工测量
(1)测量工具准备
直读式电子经纬仪一台,光电测距仪一台,水准仪一台,自动安平激光铅直仪一台,5m铝合金塔尺二根,50m钢卷尺两把,所有工具仪器必须经法定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进场。
(2)平面测量控制
本钢结构工程平面测量控制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以总平面图提供的定位坐标点,确定建筑物轴线,建立“井”字形方格控制网,并根据各轴线间尺寸关系,确定其余轴线,将各轴线向外作引桩,建立建筑平面测量控制网。
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方法:平面控制网确定后,用经纬仪定出本钢结构工程各轴线及柱位,并经复核后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一层顶混凝土浇筑后,分别于控制点位置预埋铁板,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精确测出相应的控制点用电钻在铁板上钻一直径2mm的小孔,各楼层施工时,在对应于铁板位置200×200mm预留孔,利用激光对点仪,将控制点传递到相应各楼层,再由此控制点测设出各楼层轴线、边线及柱位,每层结构放线后,按规定进行验线,并填写验线记录。每层支完模板和绑扎完钢筋后,进行二次验线,复核结构平面几何尺寸及柱子插筋位置是否正确,并及时调整修复。
轴线传递:每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以后,将对点仪分别架在投测点上,将其投测至施工层,经复核无误后,再用光学经纬仪用直角坐标法放出该施工层的各轴线。
(3)标高控制
施工前,利用高精度水准仪,从甲方交给的城市水准点将建筑物标高控制点转至工地基坑开挖影响线以外,设置临时固定水准点(不少于3个),并做好保护工作,且控制点要经常性地进行复核。
地下施工阶段,用S6水准仪和5m塔尺将测设点引至基坑侧壁上,作为地下结构施工的高程控制。当基础施工完后,标高点即转入建筑物内部,解除外围标高的控制,用内部标高控制整个建筑物,外部标高控制点将作为建筑物沉降的观测依据。
结构出地面向上施工时,根据引进的标高控制点复测大楼标高点,且在首层结构外框柱部位,确定出+0.500m标高控制线,作为起始标高。施工层的标高均用50m钢尺向上传递。每层不少于2点,以便相互复核。
(4)外墙与装修的测量控制
砌体施工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时已弹出的轴线进行控制。标高采用向上传递的+0.50m线控制。
建筑外装饰利用经纬仪与50m钢卷尺相结合的方法,在外墙上用钢丝设控制线,转角两边均需设置。同时用50m钢尺在外墙上拉出每层的+0.50m控制线。
(5)沉降观测
当地下结构施工完毕,首层结构施工时即按设计要求在相应部位埋设沉降观测点,观测点设置按设计进行布置,沉降观测点要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冲撞引起变形,影响数据统计。
沉降观测周期为每施工一个结构层测量一次,测量数据填统计分析表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建筑物观测综合图。测量应采用固定精密水准仪及塔尺,专人测量。参照点为现场设置的观测点。现场设置的观测点每一个月要复核修正一次,以确保数据精确。长沙钢结构公司
(6)测量资料整理
测量资料必须与施工同步,及时整理留底存档,以便指导施工。
需要经过甲方和测控部门验收签字的测量资料必须在验收后马上办理签证,测量资料一个月总结检查一次。
(7)垂直度控制措施
一层顶混凝土浇筑后,设置十二个垂直控制点,分别于控制点位置预埋铁板,待混凝土有一定强度后,精确测设出各控制点位置,用电钻在铁板上钻一直径1~2mm小孔,灌注红色油漆,并用红色油漆画图,做为垂直控制的基点,各楼层施工时,在对应位置留置200×200mm预留孔,利用激光对点仪,将控制点传递到相应各楼层,再由此控制点控制各楼层的垂直度。
为了减少垂直度误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以下事项:
1)要提高外模板边线的放线精度。对于钢尺量距过程中拉力影响,除采用同一标准钢尺外,量距时采取固定拉力的方式,其误差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2)支模时,除严格按尺寸要求外,还应注意垂直度的校正,保证其测量精度。